首页 > 新闻快讯 > 内容
疫情中的收获——贸大学子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创历史记录
阅读次数: 7095 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2020年07月03日 12:14

疫情中的收获——贸大学子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创历史记录

享有数学建模“奥林匹克”之称的MCM/ICM竞赛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简称“美赛”),是一项面向各国大学生的国际性赛事,包括: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数学建模竞赛)、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 Media Contest (数学建模媒体竞赛)。MCM 在1985年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创办,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该项竞赛共设置四个奖项,分别为:Outstanding 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 Winner,Honorable Mentions。在国内,约定俗成地将这四个奖项分别对应为:特等奖(O奖)、特等奖提名奖(F奖)、一等奖(M奖)、二等奖(H奖)。另外,美赛还设有Successful Participan(成功参与奖,S奖)。

2020年美赛成绩创出新的历史记录

4月27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成绩创出新的历史记录。

https://www.comap.com/undergraduate/contests/mcm/contests/2020/results/

 

 

 
 截至今日,我校共收到以下获奖申报:
 

有2队(共6位学生)获得O奖项,即特等奖,分别为2017级统计学院金融数学专业李诗淳、李怡然、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杨晓燕三人组成的队伍和2017级信息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干淇钧、潘宇青、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刘梦婷三人组成的队伍。

有7队学生获得F奖,即特等奖提名;有25队学生获得M奖,即一等奖;42队学生获得H奖,即二等奖;另外还有58队学生成功参赛。获奖等级人数按学院分布如下:

 

 
取得优异成绩背后的付出

春华秋实,只有春天认真的播种,夏天辛勤的耕耘,秋天才可能会有好的收成。我校学子今年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是我校广大师生无惧酷暑严寒、辛勤耕耘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我校统计学院组建了数学建模辅导小组,老师们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为同学们进行了建模相关培训;还聘请校外专家,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我校双创平台的支持下,组织了数学建模校内初赛。这些敬业的老师包括:郭伟、佟宏志、张立卓、柴文义、张小燕、邵志超等6位,均来自统计学院。在此,特别向这些老师表示感谢!

 

(老师们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进行培训)

 

(利用校双创平台进行初赛及各种信息发布、收集)

2020年1月,新型肺炎疫情爆发了,我国全面禁止各项聚集性活动。美赛工作小组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取消原计划的在图书馆集中线下参赛的方式,第一时间发布通知,告知参赛学生“不返校”、“不聚集”,改为组队成员各自居家线上讨论的方式进行,提醒考生即时参赛、合规参赛,给予同学们温馨提示,详见网址

http://jwc.uibe.edu.cn/Bulletin/ViewBulletin.aspx?ID=16915)。

疫情阻断了学生们线下交流讨论的可能,但是阻断不了学生们线上“云沟通”的热情。队员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争分夺秒,认真参赛。

O奖获得者李诗淳、李怡然、杨晓燕三人队的参赛及获奖情况如下:


本次比赛正值疫情,作为团队核心的李诗淳同学,在比赛时承担了模型的总体思路构建、最终方案确定和队员的沟通协调。身处湖北襄阳的她面临着湖北封城、资源紧缺的重重困难,在建模过程中,李诗淳感受最深的是:“团队的默契配合让我们发挥出了1+1+1>3的效果,尽管线上交流困难重重,我们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如今的好成绩。”

由李诗淳、李怡然和杨晓燕三位同学针对美赛D题,即组建团队的最佳策略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求解。虽然该模型影响因素多、难度大,但在4天的时间内,三位队员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和数据,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量化方法和软件应用技能,一方面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撰写出近一万词的英文论文,解决了提升目标球队比赛成绩的难题。

具备丰富数据处理和编程经验的李怡然同学负责此次建模的编程实现和作图工作。然而因为疫情,大家各自在家,无法面对面修改程序,比赛进程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虽然线上修改程序和不断尝试的过程非常艰难,甚至有些枯燥,但在队员之间的积极沟通和默契配合下,整个建模编程最终得以实现。在困难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是李怡然同学在这次比赛中最宝贵的收获。

除了负责阅读官方英文文献、寻求解题思路以外,杨晓燕同学更是凭借曾任校男足球队经理的经验和丰富的足球知识,对数据分类处理方法和站位拟合图的解读提供了不少切实形象的理解思路,并为最终的论文进行专业语言化的润色,为团队做出了独一无二的重要贡献。

 

O奖获得者干淇钧、潘宇青、刘梦婷三位参赛队员也感受颇深、收获颇丰:


干淇钧: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美赛,收获颇丰。我们团队在系统的学习建模,并做了几次题模拟模拟,在指导老师带队下参加了这次美赛。我们选的是A题,对鱼类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物种迁移进行路线预测。我们选题做题过程比较坎坷,但整一个建模思考、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挺让人享受的,虽然过程十分煎熬,但做完题看着自己的成果,自己还是获得了许多,不管是建模的思想,模型的构架,还是题目内容上如鱼群迁移方面的知识。这一次的奖项,也算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感谢队友的付出以及指导老师的指点。

刘梦婷:首次参加美赛,与以往想象中的图书馆四天奋战不同,由于疫情原因大家只能在线上沟通,无法面对面讨论问题。经历了选题的激烈讨论,我们通力合作抓紧时间在最后两天半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模型思路构建到代码实现再到论文呈现,虽然团队之间偶尔会有对一些想法的小争执,但我们仍然相互配合相互信任,齐心协力取长补短,以最高的效率完成题目。这次参赛打破了我原有的美赛往往得通宵奋战的印象,与队友的合作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参赛过程对我而言是最为珍贵的,当然结果也令我们十分惊喜,非常幸运能在比赛过程中与两位队友共同成长,也十分感激老师的耐心指点。

潘宇青: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数学建模竞赛,不仅仅在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还在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赛程安排和赛制,线下合作转为“云交流”,这无疑对我们团队的凝聚力、解题效率、时间管理能力带来了挑战。但变故并未挫败我们的动力和比赛热情,在紧张的讨论选题,搜集数据,预处理后,我们运用各自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头脑风暴出不同方向的解题思路,并认真探讨每一种方案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在推公式,敲代码的同时,及时将思维转化为规范化、格式化的论文。最后,很幸运能获得这个特殊的奖项,在经历数学建模国赛、亚太杯等竞赛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与劳动的果实。感谢指导老师,感谢学校的统筹安排,感谢每一位队友的通力协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老师和同学们的认真努力浇灌出了如前报导的丰硕成果。再次感谢师生的付出,祝贺所有参赛选手!

 
教务处
2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