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第十七次教学工作会议
2010年1月20日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七届教学工作会议在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室召开,施建军校长、陈建香副书记、徐子健副校长、刘亚副校长等校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督导专家、各教学单位行政一把手、主管教学领导、学系主任、教师代表、办公室主任、教务员和各教辅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教务处仇鸿伟处长主持。
会议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举行颁奖仪式。
刘亚副校长宣读了学校的表彰决定,对在2009年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项目的相关教师和2008-2009学年度两学期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前10%的教师以及2009年度首届优秀本科指导教师、2009年度校级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者和2009年度实习工作组织奖等进行表彰。出席会议的校领导为全体获奖教师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部分获奖教师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浦军老师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了育人和快乐的关系。他说,快乐的基础是来自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快乐,如果能培养求真的学生,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的领军人物,这种快乐才是持续的。所有课程的建设和质量工程的项目只是一个“道”的外在的形式,如果不注重教学研究,不提高自身素养就无法感受到这种快乐。
2008-2009学年两学期本科课堂教学评估按院系排名前10%教师代表陈学权老师从教学之本、教学之源、教学之难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第一,教学之本,莫不过于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教学之源,莫不过于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第三,教学之难,莫不过于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陈老师在发言的最后,深有感触地说,来校工作3年以来,自己在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离不开学校规范和公正的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离不开有关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成绩属于过去,感激的话隐藏于心底,在学校精英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精神的指导下,未来我们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2009年度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者(学系主任)一等奖获得者代表苏燕玲老师就我校信息学院应用数学系一年来的教学工作与学科竞赛工作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说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更是数学系全年工作的核心,应用数学系全体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严把教学质量关,严格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教学和教学管理传统,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苏老师还介绍了从2007年开始组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获奖情况。这些奖项的获得是数学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参加辅导的教师,正是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牺牲了大量的节假日时间和休息时间,认真备课,善于钻研,用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苏老师最后说,借此机会向几年来支持关心我系各项工作的教务处、信息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一线、无私奉献的各位老师表示致敬。
第二阶段,校领导讲话。
刘亚副校长首先对全体获奖教师表示祝贺,然后做了题为“全面提升,深化改革”的主题报告。刘副校长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他首先回顾、总结了2009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他指出,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工作下,虽然学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紧缺,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充满活力,教学质量稳定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其次,他对2009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回顾,以“一项工程”(质量工程)、“一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誉学士学位项目)、“一场讨论”(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一个会议”(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一个竞赛(承办北京市教委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为脉络,总结了学校在上述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对在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带来声誉的广大教师表示感谢。最后,刘亚副校长在展望2010年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时,对今后一段时间学校教学工作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学生、教师动力不足”、“优质教学资源结构性紧缺”和“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提高”是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难点问题。因此,他提出了2010年的五项重点工作:第一,落实学校两个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国际化强化工程);第二,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普通人才、通识人才);第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创新);第四,有效利用教育教学思想讨论成果,修订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第五,改进学风,发挥两个主体作用,调动两个积极性。
刘亚副校长的主题报告生动、翔实,既对2009年的教学工作和重点工作进行了清晰的回顾,也对2010年教学工作的难点、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回顾和总结了2009年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也展望了2010年的教学工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会议最后,施建军校长发表了精彩和重要的讲话。他首先强调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然后对我校取得国家、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在国家级、市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获得立项的老师,对在课堂教学评估中名列前10%、获得优秀本科教师、指导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学系主任等荣誉称号的进行了表彰。施校长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承担本科教学的545位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忙碌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督导专家、教务处工作人员和教辅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的获奖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施校长重点谈了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爱岗敬业,弘扬师魂,做一位品德高尚的名师?从受到表彰的这些老师身上可以看出,师德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师德核心内容就是为人师表,反映在主体意识上就是爱岗敬业,不辱使命,追求卓越的情操。教学工作搞不好除了指挥棒的问题之外就是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要做到为人师表,就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从自己的品行开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要以育人为基础和目标,以关爱学生为主导。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基本的品质就是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和兄妹。所谓大学就是大楼、大师和大爱,没有大爱就没有大学。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育,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因此需要全面、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体会到教书的快乐,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人生成长的价值。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桃李遍天下的时候就是收获幸福的时候,这是作为一名老师精神快乐的主要因素。一个学校的校风是教风引起的,教风引导学风,学风形成校风。著名大学最重要的是学风状态,在好的学风中学生就会被同化,形成要想进入主流就必须努力的共识。教风是教学工作中最核心的东西,教师要促进教风向好的方向转化,形成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求真务实、厚积薄发的精神。
举个例子,校训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排序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诚信是讲品德,这是立身之本,育人之本。从学到行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辩证过程。把诚信放在中间是文脉的割断,应该把诚信放在第一,以诚信为先,这样的逻辑上才是对的。只有具备了做学问的严谨求实,博大精深,才能成为著名的名师,这个著名不是指名气,使被学生所传颂,是情操、思想、理念对学生有影响。
2.我作为一名从教几十年的老师,对教育、教学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几点,我相信是大家的共识:当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是这个学科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专家。例如,到了课堂,没东西可讲,这就是知识储备不足。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该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我不赞成用一本书教一门课,教课是重视系统研究的医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教学也是如此,要融会贯通。好的历史教师,有宽广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历史都有所涉猎。很多学科都是融通的,在一点上是专,在面上是博,包括科研和教学的结合,很多东西要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我在最近的教育论坛上仓促间被邀请面对数百名教师、专家进行即兴讲话,这要求我对教育教学改革要有思考,要烂熟于心。和学生没有思想交流,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老师一定是不称职的老师。启发学生的兴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需求拉动。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和心理,了解听众想听什么,于丹讲《论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听众欢迎,她解决了老百姓的需求。可见需求导向是最重要的。另外,对学生来讲,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他学会提问,没有提问的能力就不会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问的本质就是兴趣和探索,有的课讲不好就是没有提问的本领。
3.教学方法要创新。现在看来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还是用得太少,传统的教育方法对老师影响很深,认为讲课就是满堂灌,中美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阅读量。上课其实是阅读之后的讨论,学生逃课多,就是阅读量不够,要让老师们好好思考。情景教学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互动,都感到和快乐,不会觉得枯燥。但是一定要提前做准备,要把内容吃透,才能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
4.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贸大的学生需要三维结构,即知识、能力和经验,要和三个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要对精英教育深度思考。如何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何解决上手快和后劲不足的问题?这是教育思想非常痛苦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要求学生是应用型,从某种程度上又要求是理论型,是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两难选择,要在教育教学探索中划出比例。要培养学生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关注第二、第三课堂,即课外训练和寒暑假实习。只有三个课堂相互依存,才能形成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课外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都是教学整体,每个热点问题都是使用知识的过程,都是第二课堂。
施校长在讲话的最后说,生源素质好是经贸大学最引以自豪的根本,如何让如此优秀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老师们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承担更多的国家责任,需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很多思想认真的思考,全体老师有权利、有义务、有责任把最好的生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希望所有的教师以获奖教师为榜样,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为把我校建成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做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