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动员会的会议纪要
教务处 2008年10月28日
时间: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下午3:30—4:30
地点: 行政楼222会议室
主持: 刘亚副校长
出席: 仇鸿伟 吴 军 张新民 沈四宝 陈 进 郑俊田 戴长征 董 瑾 郭铭华冷柏军 王丽娟 许德金 赵雪梅 王 军 曹淑艳 李柱国 王明辉 孙 洁张旭光 祝传臣 韩淑伟
记录: 王小军
发布: 教务处
会议主要内容:
一、刘亚副校长传达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重要精神
二、教务处仇鸿伟处长解读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文件并提出要求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奖范围主要包括:
1、为适应北京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多样性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相关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2、在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教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申报条件与范围: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设市级特等奖、市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市级特等奖及一等奖中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实现培养目标效果突出的教学成果,可被推荐申请国家级奖励。
此次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设项总数为500项左右,其中市级特等奖不超过10项,一等奖200项左右,二等奖300项左右,市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评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根据北京市教委优秀教学成果逐级申报原则,只有获得校级奖项目才有资格申报北京市级奖。
我校可申报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范围是:2005年(含)以后校级一等奖的成果中择优推荐。
申报日程安排:
1、10月28日:教务处再次组织动员工作,各学院一把手、主管院长研读北京市教委文件。
2、10月29日-11月6日:各学院继续完善校级成果奖申报工作,并于11月6日下午5点前上报教务处教研科。
3、11月7日下午2点,诚信楼613,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评出20名校级成果一等奖,以报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
4、11月8日-11月10日:各学院组织校级成果奖一等奖项目负责人填写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并于11月10日下午5点前将材料(申请书、成果总结一式9份、成果如为教材提交3本)提交教务处教研科(诚信楼618),且务必提交电子版,发至xjunwork@126.com
5、11月12日-11月13日:教务处组织材料制作。
6、11月14日:教务处报送北京市教委。
三、刘亚副校长作指示
刘副校长再次提出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重要性,是本年度教学质量工程的收官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我校长期教学建设的成果体现,各学院务必认真组织,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策划。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项目的名称要醒目、有个性、有深度,同时要避免项目名称太大,与内容不符。
2、曾获过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类似项目必须有新进展的详细说明,在项目名称上要注意一定与以前申报项目的不同。
3、注意项目内容的综合性,申报的内容要有“干货”、有水平,所填的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能起到为评委看材料时的引导和提示作用,使评委容易理解和把握住:
a. 该项目的意义和背景;
b.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c. 该项目成果要点(特别是创新处和水平);
d. 该项目实际应用效果。
4、因评奖时按学科类别分组评议,因此学院要把好关,尽量减少不同项目内容上的冲突。
5、注意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如特色专业、精品课、教改项目、名师、团队、实习基地、教材奖等等。
6、项目负责人一定要满足申报要求的条件,并尽量推选有影响力且确实参加项目的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