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学院长联席会会议纪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教学院长联席会会议纪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教学院长联席会会议纪要

20096

教务处                                     2009年10月14日

时间: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下午1:30—3:00

地点: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小会议室

主持:刘亚副校长

出席:仇鸿伟 唐宜红 郭  敏 王丽娟 郭德玉 王  军 曹淑艳 李柱国 乐  平

孙  洁 王明辉 邬若虹 郑东晓 祝传臣 张  晶 皮天仪 姚淑芳

记录:王小军

发布:教务处

会议主要内容:

一、教务处郑东晓副处长汇报期初教学情况及布置毕业论文工作

郑东晓副处长谈到,开学以来,教学秩序正常,施工对部分教学课堂有一定干扰,影响了部分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有意见,希望大家做好解释工作。关于毕业论文工作,教务处于923将论文工作布置到各学院,基本要求不变,希望各学院按照工作时间表、日历开展论文工作,并于116日前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工作和论文选题等重要环节。关于学籍审核,各学院要做好上学期因试读失败退学的学籍清理工作,目前,试读生人数有增长势头,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二、教务处仇鸿伟处长介绍荣誉项目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对实习征文、教学督导等工作进行说明

仇鸿伟处长谈到,荣誉项目进展顺利,荣誉学生资格审核完毕,总数量接近400人,已经正式开课。荣誉课程立项申报,共开设26门荣誉课程,所有学院均获得立项支持,学校拨付建设资金31.5万元,以教学院长为项目负责人,希望尽快开展相关建设工作。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是荣誉课程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以研究型课程为目标进行建设,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将启动荣誉课程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给荣誉学生配备科研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教师指定题目,让学生提早进入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让学生参与科研立项、论文发表、参加学科竞赛等高层次科研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于质量工程项目,金融工程(负责人:刘立新)获批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到目前为止,我校共获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获批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分别是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范黎波)、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带头人:赵忠秀);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是国际财务管理(负责人:浦军),目前,我校共有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财经类高校中居于首位。获批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分别是国际企业管理(负责人:范黎波)、商务英语(网络教育,负责人:谢毅斌)、营销学原理(网络教育,负责人:傅慧芬)。

关于督导工作,新聘在编督导专家两名,分别是国际商学院蒋屏老师、公共管理学院张红老师。目前全校共9名督导专家,希望各学院支持督导听课、做好意见反馈等工作。

关于实习工作,材料提交工作进展顺利,本年度提交材料较往年丰富、全面,各学院做了很大努力。教务处将对所提交材料进一步统计和汇总。实习征文共提交135篇,教务处近期将组织专家评审。

关于“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与教学资源征集在教务处网站上已经通知,各学院要动员相关人员参会并提交论文。

三、刘亚副校长部署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并提出要求

刘副校长谈到,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我校达到“入主流”的目标,通过质量工程,我校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向建立高水平一流大学这个目标进军,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行教育教学讨论,是本学期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刘副校长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安排,四个要求”。

“一个中心”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两个基本点”即把握规律、指导实践。就是要把握国际上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主流,发展现状,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三个安排”即时间安排,学习安排,讨论安排。各学院要按照学校本科教学思想讨论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学院和专业的实际,认真策划,精选参考资料,认真研读,开展学系、学院层面的讨论,再进行学校层面的讨论,倡导三级讨论。

“四个要求”即精心组织,领导带头,理论联系实际,不走过场。教务处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组编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各学院也要认真组织,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院长要承担第一位责任,真正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并做主题发言,要围绕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要把讨论开展得更具体、更深化、更专业。本次讨论由施建军校长带头,做校长报告,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都要做好发言准备。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思想讨论,要有明确目的和出发点,有清晰的组织行为思路,针对软肋,把务虚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强化效果。为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奠定好思想基础,做到与时俱进,在实际进程中体现出实际效果。

教务处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