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主管本科教学院长联席会会议纪要
2009年4号
教务处 2009年6月25日
时间: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下午1:30—3:00
地点:行政楼226会议室
主持:仇鸿伟
出席:刘 亚 冷柏军 王丽娟 邹亚生 王 军 许德金 赵雪梅 曹淑艳 李柱国 乐 平 孙 洁 王明辉 邬若虹 郑东晓 祝传臣
记录:王小军
发布:教务处
会议的主要议题如下:
一、 教务处郑东晓副处长对考试安排等期末工作进行说明
郑副处长首先对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目前试卷印制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但出现个别试卷审题不严谨、2门试卷重印等问题。从本周开始,已经进入考试阶段,仍有考生将手机放在桌子上等现象。下周进入考试周,各学院要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召开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严格要求,做好考试前的清场工作,对大考场的老师提高监考要求,加强考场管理。
郑副处长还对选课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选课工作紧张有序,基本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经全部结束,共评选出11篇优秀论文,教务处组织进行了抽样检查,专家组对毕业论文质量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存在诸如格式不够规范、题目过大、指导教师指导不够到位、明显错误未纠正等问题,各学院继续做好整改工作。
关于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仍有英语学院、法学院未能按时提交。郑副处长最后就2009年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全校性课程如经济学、数学等课程的调整情况进行了通报。
二、祝传臣副处长汇报本学期质量工程申报和评审、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申报情况,并就督导专家推荐、学院互评等工作进行安排
祝副处长首先通报了2009年质量工程申报工作进展情况。祝副处长谈到,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收获。申报北京市级精品课程6门,获批2门,另有3门课程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部获批,并推荐申报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正处于网络申报阶段;申报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本周正进校考察;申报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申报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申报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其他项目也正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工作中。
关于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评审申报工作,目前只有经贸学院提交4门精品教材立项,其他学院尚未提交,希望各学院积极组织申报精品教材。祝副处长最后就督导队伍调整、学院互评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三、教务处仇鸿伟处长就我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暨荣誉课程项目进展情况作出说明,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仇鸿伟处长首先就本学期学院互评指标体系调整提出了要求,增加毕业论文、上学期考试试卷抽查等环节,将在定量指标方面进行体现。
仇处长还通报了荣誉学士学位项目进展情况,并详细解读了项目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提出了工作要求。仇处长说,《荣誉学士学位项目行动计划》已得到刘副校长批准,望各学院按行动计划所确定的时间表抓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各学院务必研习相关条例,做好学院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包括学院的相关政策、实施办法、配套资金等条件,并于下学期开学初提交至教务处。
关于实施方案,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学院回去认真研读,提出修改意见,并于一周内将意见反馈至教务处教研科。教务处将于近期内组织荣誉课程教师试讲和培训,各学院要组织好、落实好。荣誉课程最终将实现大学科门类的融合,进入培养方案,并形成荣誉课程体系。
四、刘亚副校长讲话
刘亚副校长首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强调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学校将继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本科人才培养更是我校最基础的人才培养,我们必须继续弘扬经贸大学人才培养的品牌。刘副校长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刘副校长谈到,教育部将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模式将发生变化,但核心要素仍然是考试试卷、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等常态环节,我们必须常抓不懈,同时思考如何把成绩考核结果性管理转化到过程管理,实施有机的过程管理,增大平时的考查要素,如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基本状态,我们将探索更合理的考核方式。
第二,积极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刘副校长再次强调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各学院必须高度重视,整合全校资源,积极组织申报。对于已获批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重在建设,要有系统性概念,围绕专业建设主题,优化培养方案,支持和鼓励培养方案的探索,研究社会对学生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的需求,做好第一、二课堂的衔接,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着眼,抓主要要素,以充分利用质量工程契机,改善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关于荣誉学士学位项目。刘副校长说,教务处工作积极主动,利用寒假对项目进行了探索和研讨,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在教育思想上,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培养有区分度,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拔尖人才人才和通识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下学期将明确实施荣誉学士学位项目,各学院务必落实好这个项目,增强我校公共基础课平台人文素养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增加我校在招生、毕业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刘副校长最后提出要求,希望各个学院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教改的探索,加强教学研究,学校将以立项的方式进行支持和投入,将研究成果应该在教学上,最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