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我校教材建设中心在诚信楼229会议室举办了“数字教材建设经验分享教学沙龙”。此次活动聚焦数字教材建设的核心议题,旨在助力我校教师深入理解数字教材建设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推动数字教材的高效开发与广泛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卫东教授和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内容集成运营中心分社长耿丽萍女士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活动,吸引了20余位校内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务处副处长徐雷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各数字教材建设项目组依次汇报了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了阶段性成果。汇报人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入分享了数字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做法与面临的挑战。通过现场交流,与会教师对数字教材的编写流程和技术应用形成了更为立体、深入的认识,为后续数字教材模型的搭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郭卫东教授在分享中着重强调了数字教材开发的关键要点。他指出,教师应紧密围绕学科教学需求,自主设计创新性内容呈现形式,灵活运用动画、视频、实验模拟等多媒体元素,以增强教材的互动性和吸引力。同时,郭教授特别提醒,鉴于当前平台众多且未来存在整合趋势,教师需深入调研不同平台特性,以规避因平台更迭导致的资源迁移等风险。郭教授还指出,AI 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建议教师在完成现有数字教材建设后,积极探索向 AI 课程方向拓展,从而真正实现数字教材与教学环节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其赋能教学创新的价值。
耿丽萍分社长从数字教材的基本特点、AI 赋能数字教材建设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她强调,数字教材应集成笔记分享、自适应学习等核心功能,通过构建知识与能力图谱精准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并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同时生成过程性评价数据,为教师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耿老师还生动演示了数字教材在多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参会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
在交流互动环节,主讲嘉宾与在场教师围绕数字教材的技术难点、版权保护、平台选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热烈探讨。现场气氛活跃,教师们积极提问,嘉宾们耐心解答,共同为数字教材建设出谋划策。
数字教材作为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关键载体,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对数字教材的认知水平,更为学校全面推进数字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紧跟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着力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进程,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个性化学习,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