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数字技术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和创新应用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印发《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的通知》教技资【2023】81号。
经过高等学校自愿申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汇总审核,最终确定173所高等学校的325个教学团队为首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及案例团队。
我校3项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及案例团队入围首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学校及案例团队名单,情况如下。
项目学校 |
项目案例团队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双碳”政策文本智能分析实验室 |
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室 |
|
经济贸易政策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 |
信息学院“双碳”政策文本智能分析实验室团队将力求解决新工科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中不同程度的教学主体重心偏离的问题,使用交互模式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方法,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构建的交互性教学因素,协同运用灵活多样的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双碳”目标下工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求“双碳”背景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促进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信息技术类课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学院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依托数量金融实验教学中心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国金融学院教师冯建芬、余湄、邓军、聂晶和王云组成实验室案例团队,本实验室具备“多情景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期权做市平台”、“希施玛证券投资实训系统”等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其中“多情景期权交易虚拟仿真实验”2023年获评国家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期权做市平台连续四年举办“全国期权做市大赛”,参赛高校达80余所,5000余人,希施玛证券投资实训系统自2020年以来,每学年支持1000余名学生,10余门课程的证券模拟交易实践。
数字经济实验室经济贸易政策虚拟仿真创新实验室融合案例教学与虚拟仿真,借助信息化手段革新国际贸易理论教学,旨在教授全球贸易CGE模型,结合实际政策案例(如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沉浸式学习。项目通过设定政策情境,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使学生从宏观、产业及要素层面理解贸易协定的经济效应,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与宏观决策能力。教学设计已覆盖450余名学生,成效显著:深入理解国际贸易理论,掌握CGE模型分析方法与贸易政策经济意义,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满足各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实验系统基于全球CGE模型,实现国际贸易政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量化分析,引入KWW分解法分析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影响,属国内首创,有助于培养理论实践兼备的经济政策分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