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
|
阅读次数:
709 |
教务处办公室 2021年01月09日 19:34 |
|
|
|
我校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各学院(部):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总结推广近年来各相关单位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学校于2020年9月3日发布了《我校2020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通知》,决定开展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校对上报到教务处的59项教学成果奖进行了评审。学校评审工作采用匿名(隐去成果完成人和成果完成单位)通讯评审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对每项上报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检查。最终,按照专家打分和推荐的结果进行排名,并请示校领导,经校领导审核通过后,评选出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0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18项。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特等奖(10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推荐单位 | 负责人 | 1 | 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党校办 | 文君 | 2 | 坚持立德树人 构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 招生就业处 | 文君 | 3 | 新文科理念引导下的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建设 | 党校办 | 夏文斌 | 4 | 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商管理类人才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 | 国际商学院 | 陈德球 | 5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教务处 | 周博 | 6 | 激发内在动力,驱动教学回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激励体系创新与实践 | 教务处 | 韩淑伟 | 7 | 本硕量化金融人才的“三全育人”培养体系 | 金融学院 | 余湄 | 8 | 以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化为导向的政治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 国际关系学院 | 戴长征 | 9 | 对接资本市场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 | 国际商学院 | 张新民 | 10 | “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教务处 | 蒋先玲 | 一等奖(20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推荐单位 | 负责人 | 1 | “互联网+”时代基于商业案例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国际商学院 | 祝继高 | 2 | 财经类高校大数据专业“新工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信息学院 | 华迎 | 3 | 数字经济时代“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 信息学院 | 张莉 | 4 | 融文化濡染、重思政浸润、强价值塑造、财经类高校混合式数学课的探索与实践 | 统计学院 | 张立卓 | 5 | 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探索与创新--基于“贸大在线”建设的实践 | 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 | 曾钢 | 6 | 基于“四协同”的海关管理专业“1234+X”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政府管理学院 | 滕云 | 7 | 基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 教务处 | 熊光清 | 8 | 财经类本科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建模竞赛与数学竞赛为导向 | 统计学院 | 邵志超 | 9 | 数字经济时代高校学生教务管理工作创新与重构 | 教务处 | 钟昀珈 | 10 | 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探索 | 党委宣传部 | 张小锋 | 11 |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国际商学院 | 熊伟 | 12 |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CFA特色实验班培养模式总结 | 金融学院 | 王茂斌 | 13 |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 | 曾钢 | 14 | 基于创新方法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 国际商学院 | 汪洋 | 15 | 新文科建设与涉外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 法学院 | 梅夏英 | 16 | 线上线下教材三位一体本科一流课程建设——“高级商务英语听说” | 英语学院 | 江春 | 17 | 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研究生院 | 吴卫星 | 18 | 精算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研究 | 保险学院 | 谢远涛 | 19 | “写评联动,多元共促”:AI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英语学院 | 向明友 | 20 | 守正创新 翻转混合——建一流课程“综合商务英语” | 英语学院 | 孙亚 | 二等奖(18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推荐单位 | 负责人 | 1 | 经济学荣誉学士实验班书院制探索 |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朱胜豪 | 2 | 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国家战略导向与创新管理模式 | 法学院 | 龚红柳 | 3 | 英语专业(国际传播方向)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 | 英语学院 | 王彦 | 4 | 借鉴国际经验构建我国社会保险精算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保精算人才培养体系 | 保险学院 | 孙洁 | 5 | 科研育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 科研处 | 薛熠 | 6 | “中国特色大国经济外交”课程建设与“科研育人”人才培养 | 国际关系学院 | 王宏禹 | 7 | 植根中华文化,培育财经创新人才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周晨萌 | 8 | 跨境电商实验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洪俊杰 | 9 | 《商务英语自学自测系统》 | 国际学院 | 季瑾 | 10 | 思政引领、素质指向、多元评价——财经类高校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统计学院 | 郝素敏 | 11 | 《组织行为学》“六加五”教学新模式创新探索——课堂、自媒体与慕课有机结合 | 国际商学院 | 郝旭光 | 12 | 留学生英文本科项目课程思政建设 | 国际商学院 | 王铁栋 | 13 | “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关系学院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例 | 国际关系学院 | 余艳红 | 14 | 外语专业基础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基础西班牙语》课程建设为例 | 外语学院 | 郑皓瑜 | 15 | 荣誉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 | 国际关系学院 | 熊李力 | 16 | 国际商务(第三版)(教材) |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王炜瀚 | 17 | 《计量经济学导论》MOOC课程 |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陈志鸿 | 18 | 财经类高校留学生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统计学院 | 刘桂芳 |
对上述评选结果有异议的,请自本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以书面的形式,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诚信楼617房间),联系人:曲芳堃 电话:64492195。 教务处 2021年1月9日
|
|
|
|